RSS

You are the miss of my mistake – Part 1

10 2月

一点点地先挤一些,趁着记忆还鲜活。写长篇大论地不会,但是写写血泪史也太过了,只能是一些这些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市场里从业人员地一些心得体会。

如果用倒叙写法,好像第一篇应该先写写为什么要退出。当然最真实的结论是看不到希望,虽然还不至于完全地做不下去或者亏损。事实上,现在到任何一家店,听到的最多的顾客的评语仍然是:这家店的生意怎么会这么好?

但我不是顾客,而是一个带着眼睛观察,带着大脑在思考的insider. 我对自己说:没有多少骨头可以再啃了,趁着骨头上还有点肉的时候,留给下家吧。这和投资股票,房地产和PE一样的,项目好不好,企业好不好,都是次要的,有没有买单的才最重要。

而我对于大趋势的判断是:在大陆要从事服务业的民营企业必然会是面临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从定价上来看,但凡开放给民营企业的服务行业都是充分竞争的,也就是说价格是市场化的。这其实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出在成本无法掌控。民营企业的成本偏偏有绝大部分不是市场化的成本,这当然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造成的。就拿人工成本里面的社保费用来说,按照道理如果每个劳动力,无论你在国企,还是在政府部门,还是在外企,还是在民企上班,都应该加纳相同的社保费用,这样全社会的社保福利大致在一个水平的话,也有利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加来更有效地吸收中国目前的过剩的生产力。但现实是在中国,政府和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的员工是不需要交社保,但是却可以享受所有社保和医保的福利。也就是说,享受了最高福利包括国家福利分房的国家公务员是不用交社保,反而成了社保的free rider。中国到底谁在交个税?谁在交高额社保?是那些最弱势的民营企业员工,包括外企。十几亿人口中,过半数的劳动人口中,那2千多万交了个人所得税的,才是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细算起来中间税也是他们交得最多,因为什么都要自己花钱买,这些人才是调控的最终受害者,真正的被剥削者。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再被中国现代经济历史所证明的。从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 ,从利改税,到拨改贷,从企业改制,到银行商业化,从公房私有化到房地产,再结合外汇政策,你可以看出在每一论政策填坑完毕后,必会迎来一个通胀的末期,最后为全社会的通胀和经济结构性不平衡埋单的就是民企,而作为非体制内的民企企业主的中产则是注定的悲剧阶层。

你必须对你所在位置有个大概的判断以后,才能比较清晰地知道是否该进退,否则就是有勇无谋,涂增悲剧色彩了。去年你看在大陆退出了多少外企,bestbuy, 芭比,Homedepot, 百安居,难道是中国的企业竞争力加强把他们打败的?当然不是,外企在华多年,到去年大规模退出恐怕是和营商环境恶化导致的各种隐性、显性成本增长失控有关。

在蔡洪斌—清华大学教授写得《如何拉动内部消费需求》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03/100353208_all.html#page2 里面他认为提高工资收入、提高社保福利甚至是个税重新分配社会财富都无法在短期内拉动内需,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他说事实上,中国的内部消费需求不足,并非简单的总量不足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消费需求和供给不匹配,使得国内巨大的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他认为中国企业在面临出口下降而且过剩的生产力,但是仍然不愿开拓国内市场是因为国内消费市场的成本太高。我觉得他过于表面了,虽然广州到北京的运输成本甚至高于从广州到美国洛杉矶是事实。企业不愿去克服这个高昂的国内市场营销/物流成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如此高成本的企业运营成本下,企业盈利的前景几乎没有,所以民企不会在目前的条件下去扩大营销去expansion,这样高速公路上跑的运输汽车就会更少,借了银行信贷修的高速公路为了还债只好继续收很高的过路费,物流成本就会居高不下,国内统一的消费市场就是幻想,于是城市中产居民举行要为高物流所带来的高物价埋单,居民有效需求继续被压抑,服务居民的城市服务业如何发展呢??在这个死循环上,如果不打破现有税收,不打破现有体制,真正给民企以激励,我实在看不出服务业的前景。可是,你再想得深入一点,好像渠道整合以后服务业挺有商机的,但问题还是所有的物流和商业渠道都是掌握在政府和国企手中,他们放吗?他们允许在这个奶酪上产生自由市场吗?我没那么天真了。

所以又到了bottom line了,这个体制之所以岿然不动,也是依附于这个体制生存的人比例太大。十几亿人口,对应2千多万个税纳税人,算算看,真正要自由市场的人才有多少?当一个体制已经到了整个国家一般以上的劳动力都在体制内的时候,这个体制实际上是最稳固的,也最缺乏改革动力的。都依靠体制给一口饭吃,都靠着体制就享受到既得利益的好处,真正希望有自由市场的不过是那可怜的微不足道的民营企业主,而他们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投票权,只有不断地被体制所压榨和边缘化。

前景有这么悲观?是,也不是。我还是同意任志强所说的”并不是中国没有发展的动力了,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持续增长。”改革后出现了很多问题,任志强认为是因为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垄断导致分配不公,导致钱权交易,导致二元结构,导致权力失控,导致社会公益向权力倾斜,导致能源的浪费。这一系列的原因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做到市场化。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scdllybl12/20120206/5539137.shtml?_sns

所以,什么时候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setback,迫使这个僵化的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才会有真正的持续性增长。而且,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驾护航,既得利益的权贵阶层所进行的经济市场化革新都不过是过家家。在政治体制改革以前,都不过是吃以前留下的老底,拆东墙补西墙,比如发发垃圾债,或者铁路民营化,或者中西部崛起,或者林毅夫所说的继续拉动投资,都与民企的营商环境实质性好转无关。相反,要趁着任何政策层面上的流动性放松,民企要抓紧time of window进行变现,保存自己的资产。

延伸阅读:

  1. 摩天大楼指数预测的中国经济危机 ,如今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53%在中国

http://www.forbeschina.com/investment/review/201201/0014618_12.shtml

2.叶檀: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经济市场化改革,而不是更多的货币。否则,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蚂蚁搬家,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而后从资产变成中国的负债

http://ntt.nbd.com.cn/articles/2012-02-08/632296.html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2月 10, 2012 在 Personal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