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到底让我遇见了你!

先写下这几个重要的政治变动的年份,再来对照白银的价格变动,可以看出每当银贵钱贱的volitality过大,国家的政治动荡就相应变大,这也说明了政治变动可能仅是经济层面的一个变化结果。

1592-1598 Imjin War, 1644明亡,1840年鸦片战争,1850-1868年天平天国运动,1901义和拳

时间               银钱比价               同时期国际国内动向的备注

明初               600-1000

1618-1634yr 1000-1333           1,在日本海外贸易的鼎盛时期(1615—1625),日本投入外贸的白银数量是非
常巨大的,初步估算每年大约
13—16万公斤。2。在17世纪早期的一些年
里,在人口大幅度增长后,生活在日本主要的矿业
城镇的人口从1620
1630年之间事实上是在下降,并且在随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也在急剧下降,
日本银矿采矿业萧条开始。
3日本正遭受着一系列扩大的气候变化、食物短缺和
传染病大爆发的袭击,并且
17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几乎破坏了日本
大部分地区。这和此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变冷导致农民起义同
步,也和欧洲
1630年代的萧条同步,日益恶化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促使德川幕府
颁布了一系列禁止个人奢侈浪费的法律和其他一些规定以阻止大量的人口脱离土
4. 日本主要城市的商业活动正急剧衰落,一些大商人也被迫破产甚至更惨,
本南部农民反叛,德川政府的经济和政治体
制开始逐步瓦解。

1638yr         2000                      1。17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晚明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政府正试图通
过扩大铜币的产量来改善财政状况。帝国的许多地方建造了新的造币厂,但由于
管理不善和没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储备,铸造出来的新铜钱远远低于政府的期望。
同时私铸铜钱者大量出现,其中有不少是原来在官方铸币机构里工作的或与官方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铸造了大量的劣质铜钱并投入市场,而这些劣质的铜
钱进入市场后就把质优的银和铜钱排挤出流通领域。老百姓都把白银存在家里,
而不是拿出来交易流通。
21635年后明朝与西班牙的贸易急剧下降,并不是因
为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不畅销,而是因为马尼拉的商人得不到足够的来
自新世界的白银来支付货款
. 如果考虑到1630年开始的欧洲经济大萧条,可以
看出是对于茶叶丝绸瓷器的
demand这边减少,从而贸易的顺差减少,因此白银
无法流入中国。
3.163811月到16403月,国际贸易的冲突演变成武装精
良的西班牙人在全岛屠杀了
2万中国人,这也导致了1640年和1641年马尼拉贸
易的严重瓦解,西班牙控制的墨西哥白银输入中国的渠道被切断。

1642yr      2500                          最重要地区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区的所见所闻表明17世纪40年代早期这些地
区的经济活动实际上已接近停止了。同时,购买生铜、铜币、生丝、丝绸、棉织
品、桑蚕、土地和其他非食用物品的白
银价格在急剧下降。1642年初,生活在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城市里的一个人是这样描述的:
民房多空废坍颓,良田美
产欲求售而不可得。

1644yr        3333

1645yr        2857

小结:从16世纪70年代初到17世纪30年代初,从新世界、欧洲、中东、印度和日本输入中国总达上百万公斤. 何炳棣在其1959年出版的一本关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史的名著中写到:“16世纪前期以后,从欧洲和日本不断流入的白银,进一步刺激了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诚然,长江地区和东南沿海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但当东南沿海被纳入世界规模的商业革命时,其影响就远及于中国内地。到1600年就已经遍及全国的以钱代役制度,就是货币影响增加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虽然绝大多数的人,如同现在一样,从事于维持生存的农业生产,但很少有地方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邻区或远地的货物及产品。黄仁宇先生在回应何炳棣的观点时说:白银成为普通交换媒介的影响不能忽视。据梁方仲的估计,从1572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之前,在明朝灭亡最后72年间,除了国内的银矿产银外,海外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白银的广泛流通彻底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前景

今天先写到明朝灭亡这里,虽然还有气候变化导致北方农民饥荒起义等,1644年明朝的灭亡的确也不能简单地说因为银块输入的急剧下降,而是这一下降加重了明朝的困境,最终侵蚀了明朝的稳定。而白银的进口下降必须放在国际视野来看,必须与1630年代的欧洲萧条对于中国商品需求的减少,随后西班牙王朝的没落导致墨西哥白银流入中国地区的急剧减少,以及同时期日本白银因为日本国内经济的变化也出现对明朝白银出口的减少有关。

过几天写清朝。From 1500 to 1800, Mexico and Peru produced something like 85 percent of the world’s silver. During that same period at least a third and some people would say over 40 percent of all that silver eventually wound up in China。这正是目前看的哈佛博士台湾女学者林满红写的【Sliver thread: China upside down 1808-1856】里的内容。一直期盼有一本书能帮我厘清这方面的困惑。前年去虎门参观,看博物馆里的鸦片进口图就觉得有些不对劲,鸦片进口的量真的能大到吞噬掉所有白银?在林满红的书里,她认为中国整体秩序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变迁导致19世纪前期中国白银价格节节攀升。1808年-1856年间,白银相对于铜钱的价格约增长了2.5倍,这导致了那个时代的人直接感受到的”整体秩序变动”。她写道:鸦片战争常被认为是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因拉丁美洲白银减产而起的危机,被鸦片战争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更深远。拉丁美洲白银的骤减所简直导致的太平天国起义几乎颠覆了清王朝,但是其稍后拉丁美洲白银的供应恢复,协助了清王朝平定了因白银不足所引发的太平天国动乱,但也使得中国的地位相对于不依赖美洲白银的东亚邻国—日本而减弱。同时作者有趣地指出了:在王权备受挑战之际,支持多元权威并存的思想就会涌现。但当王权再行巩固之时,绝对权威的思想就会抬头也留存至今。

事实上清初一直到康熙末年,中国是第一个走出1630年的世界大萧条的国家,也引领欧洲的英国逐步完成了1640-1688年的革命之后的经济稳定。正是由于中国清王朝第一个稳定繁荣,加上台湾的禁海,它也失去了改革经济体制,学习建立主权货币的机会,就连雍正的财政改革也草草收场,导致了200年后再次面对白银骤减危机时已经没有了子弹的被动局面,只可惜这一次不比明朝,1850年的清王朝已经深深地被织入到了全球化贸易的中心了。

你把白银换成美元,把茶叶瓷器换成今天中国生产的鞋子电器产品来思考当前的中国经济,是非常有意思的事,读史可以鉴今,不欺也。当然你要考虑不同的地方,白银的供应会有限,但是美元是无限供应。同时,在某种情况下,美元会如同白银一样紧缺,比如2008年和1997年。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3月 5, 2012 在 Book Reading

 

将要直面的,与已成过往的

退出之事,突起骤变,心中忧虑,不可与语者。白天尚可靠琐事打发,夜晚难免失眠。变动之大,伤筋动骨为这几年之大。

在期望和现实之间,除了行动只有等待。一个人,默默抗过,慢慢熬过,就算别人想帮,这里面的煎熬心路还是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受。读王阳明在贵州龙城生死线上挣扎,悟出心学的原则性要求:不临”实事”之真机,不可能求出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是”来,也就无法掌握需要掌握的意义。

也知世上风波满,还恋山中木石局。
也知世事终无补,亦复心存出处间。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2月 18, 2012 在 Personal

 

Part 2

 

昨天写了为什么退出,其实还有个尾巴,就是服务业的希望和出路的问题。如果只是讲退出,未免太消极,毕竟吐槽和批判人人都会,碰碰嘴皮而已的事情。正如墨子所说的一个小故事:瞎子也知道黑白的不同,但让瞎子来挑选具体的黑白之物,他怎么也不可能挑出来。所以,知道黑白之名不重要,而是要能辨黑白之实。

先简单写写。11点还约了人谈事。

如果说这些年有一些关于大陆消费者的心得体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么赚有钱人到的钱,要么赚打工仔的钱。最难赚的是中产阶级的钱。

具体模式不展开了,既然前文说了最难掌控的是成本,所以一个成功的服务业的模式最核心的是成本控制模式:你到底是在人工,还是在turnover efficiency来压缩成本。人工成本要省,就又必然顺理成章地推演到如果要控制人工,必然是人头少和人工技能简单标准可复制,那么相应的产品是以半成品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出来为主。而如果是turnover efficiency,那么就是以take-out主,在店里下单逗留时间不长,服务人员能在单位时间尽量多服务顾客的模式,这样充分利用房租和人工。另外就是要想办法降低物流和渠道成本,前文讲过了目前大陆的渠道方式会是造成成本失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可能还是以当地市场为主。价格方面我一直是倾心于中低价位。

所以总结一下:中低价位+turnover走量+工厂化产品+钟点工员工

举几个例子:卖鞋的大脚丫,85°C,食其家,网鱼网咖

这个模式有弱点:进入门槛看上去不高,可能会被竞争激烈。但实际上这种模式的门槛实际上非常高,高就高在对于营运经验+killing product非常依赖,必须依靠这两点的结合才能通过跑量把营运效率转化为profit. 所以,实际上对于经验的要求很高。

这几天肯定老天爷天天都乐不可支,因为我这个笨人在思考J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2月 11, 2012 在 Personal

 

You are the miss of my mistake – Part 1

一点点地先挤一些,趁着记忆还鲜活。写长篇大论地不会,但是写写血泪史也太过了,只能是一些这些年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市场里从业人员地一些心得体会。

如果用倒叙写法,好像第一篇应该先写写为什么要退出。当然最真实的结论是看不到希望,虽然还不至于完全地做不下去或者亏损。事实上,现在到任何一家店,听到的最多的顾客的评语仍然是:这家店的生意怎么会这么好?

但我不是顾客,而是一个带着眼睛观察,带着大脑在思考的insider. 我对自己说:没有多少骨头可以再啃了,趁着骨头上还有点肉的时候,留给下家吧。这和投资股票,房地产和PE一样的,项目好不好,企业好不好,都是次要的,有没有买单的才最重要。

而我对于大趋势的判断是:在大陆要从事服务业的民营企业必然会是面临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从定价上来看,但凡开放给民营企业的服务行业都是充分竞争的,也就是说价格是市场化的。这其实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出在成本无法掌控。民营企业的成本偏偏有绝大部分不是市场化的成本,这当然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所造成的。就拿人工成本里面的社保费用来说,按照道理如果每个劳动力,无论你在国企,还是在政府部门,还是在外企,还是在民企上班,都应该加纳相同的社保费用,这样全社会的社保福利大致在一个水平的话,也有利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加来更有效地吸收中国目前的过剩的生产力。但现实是在中国,政府和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的员工是不需要交社保,但是却可以享受所有社保和医保的福利。也就是说,享受了最高福利包括国家福利分房的国家公务员是不用交社保,反而成了社保的free rider。中国到底谁在交个税?谁在交高额社保?是那些最弱势的民营企业员工,包括外企。十几亿人口中,过半数的劳动人口中,那2千多万交了个人所得税的,才是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细算起来中间税也是他们交得最多,因为什么都要自己花钱买,这些人才是调控的最终受害者,真正的被剥削者。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再被中国现代经济历史所证明的。从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 ,从利改税,到拨改贷,从企业改制,到银行商业化,从公房私有化到房地产,再结合外汇政策,你可以看出在每一论政策填坑完毕后,必会迎来一个通胀的末期,最后为全社会的通胀和经济结构性不平衡埋单的就是民企,而作为非体制内的民企企业主的中产则是注定的悲剧阶层。

你必须对你所在位置有个大概的判断以后,才能比较清晰地知道是否该进退,否则就是有勇无谋,涂增悲剧色彩了。去年你看在大陆退出了多少外企,bestbuy, 芭比,Homedepot, 百安居,难道是中国的企业竞争力加强把他们打败的?当然不是,外企在华多年,到去年大规模退出恐怕是和营商环境恶化导致的各种隐性、显性成本增长失控有关。

在蔡洪斌—清华大学教授写得《如何拉动内部消费需求》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2-03/100353208_all.html#page2 里面他认为提高工资收入、提高社保福利甚至是个税重新分配社会财富都无法在短期内拉动内需,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他说事实上,中国的内部消费需求不足,并非简单的总量不足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消费需求和供给不匹配,使得国内巨大的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他认为中国企业在面临出口下降而且过剩的生产力,但是仍然不愿开拓国内市场是因为国内消费市场的成本太高。我觉得他过于表面了,虽然广州到北京的运输成本甚至高于从广州到美国洛杉矶是事实。企业不愿去克服这个高昂的国内市场营销/物流成本,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如此高成本的企业运营成本下,企业盈利的前景几乎没有,所以民企不会在目前的条件下去扩大营销去expansion,这样高速公路上跑的运输汽车就会更少,借了银行信贷修的高速公路为了还债只好继续收很高的过路费,物流成本就会居高不下,国内统一的消费市场就是幻想,于是城市中产居民举行要为高物流所带来的高物价埋单,居民有效需求继续被压抑,服务居民的城市服务业如何发展呢??在这个死循环上,如果不打破现有税收,不打破现有体制,真正给民企以激励,我实在看不出服务业的前景。可是,你再想得深入一点,好像渠道整合以后服务业挺有商机的,但问题还是所有的物流和商业渠道都是掌握在政府和国企手中,他们放吗?他们允许在这个奶酪上产生自由市场吗?我没那么天真了。

所以又到了bottom line了,这个体制之所以岿然不动,也是依附于这个体制生存的人比例太大。十几亿人口,对应2千多万个税纳税人,算算看,真正要自由市场的人才有多少?当一个体制已经到了整个国家一般以上的劳动力都在体制内的时候,这个体制实际上是最稳固的,也最缺乏改革动力的。都依靠体制给一口饭吃,都靠着体制就享受到既得利益的好处,真正希望有自由市场的不过是那可怜的微不足道的民营企业主,而他们既没有发言权,也没有投票权,只有不断地被体制所压榨和边缘化。

前景有这么悲观?是,也不是。我还是同意任志强所说的”并不是中国没有发展的动力了,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持续增长。”改革后出现了很多问题,任志强认为是因为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垄断导致分配不公,导致钱权交易,导致二元结构,导致权力失控,导致社会公益向权力倾斜,导致能源的浪费。这一系列的原因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做到市场化。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scdllybl12/20120206/5539137.shtml?_sns

所以,什么时候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setback,迫使这个僵化的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市场化的改革,才会有真正的持续性增长。而且,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驾护航,既得利益的权贵阶层所进行的经济市场化革新都不过是过家家。在政治体制改革以前,都不过是吃以前留下的老底,拆东墙补西墙,比如发发垃圾债,或者铁路民营化,或者中西部崛起,或者林毅夫所说的继续拉动投资,都与民企的营商环境实质性好转无关。相反,要趁着任何政策层面上的流动性放松,民企要抓紧time of window进行变现,保存自己的资产。

延伸阅读:

  1. 摩天大楼指数预测的中国经济危机 ,如今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53%在中国

http://www.forbeschina.com/investment/review/201201/0014618_12.shtml

2.叶檀:中国需要的是更多的经济市场化改革,而不是更多的货币。否则,再多的财富也会被蚂蚁搬家,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方,而后从资产变成中国的负债

http://ntt.nbd.com.cn/articles/2012-02-08/632296.html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2月 10, 2012 在 Personal

 

You are the heart in my heartbeating

You are the heart of my heartbeating, you are the miss of my mistake.

一直到过了好几天,我才写这些文字,害怕当时太情绪化,写下的文字未免有夸张轻浮和逞才离藻之嫌。

也是在过了大年15以后这两天,稍微得闲一下,多了一些时间属于自己,可以静下来思考一些这几年的事情。可往事那么多,有该从何说起?

前几日是有四川来的老友相聚,我是忙完了店里的事,晚上10点多才出席。席间,大家都已经喝了一些酒,于是把很多陈年的往事与过节全重新提及。很多很多的往事,我或者是没有完全参与其中,又或者是我生性使然早已云淡风轻,不是他们重新提及我早已把那些过往的章节尘封了。我一直坐在角落里,看着这些过去数十年里沉沉浮浮的脸庞,不太敢相信生活的造物弄人。后来人越来越多,大概快有20来个一起成长的老友。最后,不知不觉他们谈起了我,也许因为其中部分人知道我今年的打算,好像有必要对我说点什么。

有几个朋友,现在也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其实他们比我年长。他们说了一些话,我虽然保持仪态没有当场掉泪,当却字字打在我心里。他说他和他的家里人要谢谢我,这些年在最低谷的时候拉他走出来,没有让他被这个时代所抛在后面。他说你是一个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得很深的人,虽然我今晚说的话一定会让你流泪,但我不会再多说什么了,你是我见过的最有义气的人,无论男女。可我最希望你的事你能像你以前读书的时候那般快乐。。。其他人开始插话进来,我也只是淡淡地给大家敬酒,然后坐在位子上,回忆以前。

我从未预料过,也从未认真想过:你平日里做的点滴,即便再不耀眼,但是天长日久以后,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那些你对身边的某些人所造成的改变。而居然最奇异的恩典在于,当你看着他们走在通往他们自己梦想的道路上,你会感受到那么激动与幸福,施比受更幸运更有福,我始自今日终于完全体会。多年前心底的一个承诺,耗尽快十年的光阴与付出去兑现,其中的悲欢挣扎都已经已雕刻在褪却的容颜,融化进宽容的眼眸里。我也是在那个时刻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里,我只做了一件事,实现了一个承诺。我呆呆地坐在角落里的椅子上,泪水慢慢模糊

还好,还好,我安慰自己,不是一事无成。

而下一个十年,我会做一个怎样的承诺?

这一辈子,要的不多,惟愿有心力认真去完成两个或者三个承诺,成全爱,成全人生真义。

前天老爸写了一张抄写的诗歌字条,放在我的书桌上,是岳飞的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我看了字条,笑了笑,午后的冬日阳光真是温暖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2月 9, 2012 在 Personal

 

写在围脖实名制以前

前几天quote了周保松:或许不是多余的话 文章里的一段话,”大学教育理应是好好培养大家成为独立的有德性的自由人,体会人性高贵的一面,积累多些知识和学养,更深地了解活得好活得丰盛的真义,从而有足够的自信,在步入社会时不至于那么容易被击倒,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批评社会的种种不公”,我并没有@他,没想到作者这位中文大学的教授有回复我说:@周保松:這篇文章,寫於2005年,是回來中文大學任教後,寫給畢業生的第一封信。這批學生,是我教出來的第一屆畢業生。此刻仍然記得當年深夜提筆時,那份憂傷。

围脖上的确有一些很神奇的触角,体现在它的回复的及时性和personal experiences. 有一次写了关于胡适先生的婚姻选择的一些话,有一网友就回我说:其实他在纽约有碰见过胡适先生的儿媳,从她那里知道其实胡适先生的原配夫人是个相当聪明和高情商的女性,只是不爱读书而已。

上次写东乡平八郎的一句:一生涯低頭して王陽明を崇拝する–日语 看了看日文网站,基本上对于这句话的出处都是引用黄仁宇的《蒋介石传记〉,不知道是否为真?

有网友回复我的帖子里可以看出对于日本历史的熟稔程度【因为他帖子里的人物我后来去查wiki都没有介绍的】:东乡曾写诗:一生俯首唯阳明,明治维新虽然是日本全面西化的开始,根底却是阳明学在日本被继承并发扬光大最好时期,但在巩固皇权的过程之中,朱子学逐渐压倒阳明学,当年日本大儒狩野直喜晚年总结日本二战失败原因是军部奉朱子弃阳明。再说说东乡,和西乡同是鹿儿岛岛人,下级武士家庭出身,东乡少年时代就读的私塾,即在西乡隆盛之弟西乡吉欢家。每天清晨六时即在那里开始习字读书、学习汉学。同学中有黑木为桢、伊知地弘一,与东乡一起,被人称为”三顽童”。东乡笃信王阳明哲学- 这是日本华侨报说的,自己判断吧。中国除了老蒋,因为受日本军校影响,崇拜王阳明,还有一位,那就是阎锡山,他也是因为他的日本同学崇拜王阳明,而崇拜心学,你自己搜搜阎锡山的同学有谁,现在都在靖国神社 日本阳明学公认的杰出弟子是:大盐中斋,吉田松阴,西乡隆盛,其他的比如高杉晋作等都是派不上号的。还有一战海相–八代六郎,这位也是阳明学大家,你在日本的他的传记也是看不到这一点,但是我在韩国议员写的日本学阀安冈正笃的书中(日本阳明学权威,战后首相,财阀的精神导师,今天的日本年号就是他取得)明确的说了他年轻是和八代将军一起探讨阳明学,后八代将军拜安冈正笃为师。就说明治维新的第一功臣,西乡隆盛,在没有稻盛和夫(日本经营四圣)明确的承认西乡是阳明学弟子的时候,我记得百度百科不怎么介绍西乡的阳明学背景,只说了一句,他和东乡平八郎一样深受阳明学影响。

更意外的惊喜是有根本不认识的网友会按照有次广告招贴画上的饭店地址寄来一些书,LP的旅游书。很是感动。当然也有搞笑的,就是以前半熟半不熟的复旦校友的私信留言,算是领教了复旦人闷骚的本领,还好自己有自知之明,还记得当年在大学时的那副怂样,否则被这些李大仁式的表白吹捧还不得真以为自己是程又青啊?

慢慢也学会了最有效利用微波的方式,否则花太多时间在上面还是很浪费。我觉得微波相当于大陆的FB,还是社交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咨询收集的主要渠道。至于实名制的实行,我倒是觉得其实我党早就知道你是谁,所以实名不实名都能找你秋后算账。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2月 8, 2012 在 Personal

 

每个人都有一个203高地—坂上之云观后感Part3

惊讶地发现Part2把Part 1覆盖啦。真好笑,真是个电脑白痴。

第十集 旅顺总攻

203高地出场了。海军的闭塞旅顺战术以失败告终,好像从任何人的眼光来看日本都是无法取胜的。旅顺的舰队一旦出港,切断日军的海上运输线,满洲的日本陆军将被孤立无缘。日陆军碰到的差距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攻方,居然没有对方的据点资料。火力上更是严重不足,对方一个冲锋枪的火力相当于日军一个中队,而且日军因为军费短缺,子弹配发不足。

俄方要塞的炮台前方有地雷阵,还有铁丝网,周围还有机关枪和速射炮,而只有一个步枪的日本军队却要从山底向山顶进攻,踏着前面战士的尸体艰难进攻,只有少数幸运儿能够达到俄军炮台的墙壁。就算爬上去以后,还要遭遇侧方机关枪,即便还能冲破这场关卡,进一步深入,还有另一层的防御。

让陆军攻打旅顺要塞,对于维新后急于加快现代化的日本人来说,第一次意识到现代这两个字是多少可怕,这或许是前所未有的体验—要塞就是现代的象征,而为了知道这一点,日本付出的代价是近2万多陆军将士的鲜血。这让我想到,以后二战中的侵华战争,日军的所向披靡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先辈用鲜血打硬仗换来的这些宝贵经验。

看完这一集,完全speechless,这份包含伤痛的昂扬。

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那些英勇奋战的热血画面,那些激昂奋进的配乐,居然是日本鬼子。是的,为什么不?一个只生产生丝和大米的国家,一个过去300年读过书的人只有少数上层武士,一个弹丸之地的东方小国,居然做到与俄国面对面挑战,这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又是什么呢?

这一集基本上都是讲陆军在允木的错误决策下3次强攻旅顺均告失败,反而大量牺牲了士兵。虽然依靠铁路线正面进攻地方最坚固要塞策略是由固执的参谋长指定,但是作为司令的允木批准并endorse了这样的作战计划,难辞其咎。【自1904年6月下旬始,他以3个师团、2个预备团、2个野战炮兵旅团共5.6万人兵力和386门大炮,采用了空前的”肉弹自杀战术”,向旅顺3.3万俄军发起3次总攻,历时近百日,日军狼奔豕突,血肉横飞,乃木用人海,地道,夜袭,甚至组织了三千五百名头绑白布的敢死队冲锋,均以失败告终,战死日本军人2万余人,旅顺仍在俄军手中】尔玉在第三次总攻前要求修改从正面攻打的做法,遭到了允木的拒绝,并且说敌人哪有什么弱点呢?除此以外没有攻打旅顺的其他办法了。我估计就是在这时起,尔玉已做最坏打算要在必要时解除允木的指挥权。并没有被说服的尔玉非常非常聪明地逼问了允木:这样就能打赢?逼得不愿改变作战策略的允木立下军令状:必须得打赢。实际上为事后尔玉事实上解除他的指挥权打下了口实。

而第三次总攻在有天皇手谕激励的情况下,有三千五百名头绑白布的敢死队冲锋,还是失败了。光有口号,精神是不够的,实力+正确的战术才是决定性因素。就是允木本人,也是在这3次总攻中让大儿子丧生。图中的诗就是他大儿子牺牲时所作。

第十一集 203高地

这一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总参谋长-尔玉源太郎的领导才能。这一集我非常喜欢,看了2遍。

原来203高地是关系到了日本海路两军的命运,甚至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国运。尔玉本人是冒着被送军事法庭的危险去接替乃木,临行前写下遗书。但是他一直是从”要帮助乃木”的角度去思考具体接管细节,并且获得司令官的书面endorsement,所以绝非有勇无谋之举。这封信写的很简短,但是很有艺术,既没有说我允许尔玉来接替你,但是你要注意听取他的意见。

允木的次子在203高地第一次冲锋战斗中牺牲。第一批占领203高地的那40名战士,他们40人是胜利者,但是比任何胜利者都悲惨,没子弹,没水喝,仅靠40人苦苦守着203高地的东北角,而天一亮,俄军就会发现没有援军到来的这支队伍只有40人。尔玉大怒,问参谋:你用你的眼睛去看过阵地吗?如果你去亲临阵地看过,就应该知道没有弹药和子弹的阵地不能叫占领。旅顺之战的惨烈,在上集中已有伏笔。总部送来大炮,被参谋直接退回不使用,而不是想办法利用重型大炮的优势。还有一次,在制定整个作战计划前,乃木要去看阵地,副官问参谋长是否一起去,参谋长看看地图说我看这个已经知道得差不多了,就不去了。而乃木居然就一个人去看阵地了。在前面3次总攻失败后,总部发来责令电文时批评他们把指挥部设立得太远离战场,参谋长不服气,说这里这么远,是有原因的。。。。。。但是让2万多士兵战死的进攻策略,却是没有任何原因可以开脱得。

到了指挥部,面对无法站立的参谋长,尔玉并没有展示妇人之仁的慰问,而是斥责他参谋战略的失误所造成的后果,直指他不用双眼观察两军现状的盲目,当参谋长还在说是因为弹药不够时,尔玉说:在已有条件下最好完成任务是参谋的责任。尔玉必须打压此人的固执,才能保证下步策略的修改得到完全的执行。

最出彩的部分到了,尔玉与乃木面谈。

见面问候:乃木,你胡子都白了。(既不说你苦劳,也没有直接指责你的过错。但是你的辛苦,我已经看到了)

找了一个只有2个人的私密地方。正式开始谈话。

尔玉:乃木,保典君的事真是非常遗憾,继胜典君后又保典君。【说明我知道你为此付出的巨大牺牲】

乃木:我杀了1万2千名士兵,儿子战死又算什么呢?迟早我也打算向203高地发起突袭【说明乃木已经认识到错误,和参谋长的立场不一样】

尔玉:对不起,原谅我,多亏你忍到今天,其他的司令官都比不上你,我小看旅顺要塞,没有算准确需要拿下旅顺的兵力 【先说明其实责任不是你一个人的,我也有责任,你受委屈了,进一步减少对立情绪,做好正题的铺垫】

尔玉:这次我来是给作战方的你,作为你的朋友,给第三军司令部提供意见。【说明此行的目的,只是提意见的,你不用感到威胁。我的身份是朋友】

尔玉:但是如果参谋长他们顽固继续不停我的意见的话,就算是白来旅顺了。【说明利害关系,如果因为属下不识大体继续不听指挥,后果是严重的,进一步把乃木和属下进行责任划分,暗示现在如果你站在我这边,错误都是由参谋长来担】

乃木沉默,不表态。

尔玉:所以,你的,那个,第三军的指挥权,能不能暂时借用一下?【很婉转,不用命令的语气,但是明确地提出了要求】

请你跟他们说尔玉是替乃木的,拜托!

乃木还是不表态。尔玉沉默了一下,拿出了杀手锏。

尔玉:我离开司令部时留下了遗书,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事了。【用情打动人,同时明志】

乃木:西南一仗,你也是特意赶过来,你还记得吗?。。。。我的命一直保管在你那里。

乃木召开参谋会议,第一句说:以下是命令,根据大山阁下的指示,向乃木司令官提出建议,要求修改进攻策略【摆明这是最高指示和钦差身份,不要不服从】

然后开始逐条宣布策略。对于还固执地参谋,尔玉直接就说:如果你不照此命令,那这场战就已经输了。【含义是你不执行命令,那战败的责任你来付】

对于反对使用重型大炮的参谋,尔玉搬出1万2千名牺牲的士兵作为说辞,用参谋已经造成的错误来堵住他们的反对意见,强力推行新的策略。

再下来,尔玉亲临前线,去看望第7师师长。1万5千人的军队只剩下1千了。我就是从这里开始止不住流泪的。明明知道就算不被敌人的炮火打死而成功占领了203高地,也要被自己军队的防止敌人反攻的炮火给打死的战斗,是什么样的士兵和军队才能不顾生死地去冲锋?

这里谨表达告别的敬意,现在开始突击。舍身的地方就是战场。。。。。。

胜利以后,尔玉称病让乃木自己去巡视胜利战场,因为这是司令官的特权。把所有的credit和荣耀给了乃木。

203攻坚开始的那天上午,乃木写下的诗歌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203高地,那是一条为数不多的,正确的道路。可是第一难在你要识别出这个战略高地,而更难的是你要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拼劲全力,流血流泪,挑战极限,用铁血意志,书写不屈不饶求索克艰的志气。到了高地的山顶,你会发现,你以前所仰视的,变成了你自己。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1月 31, 2012 在 Personal

 

每个人都有一个203高地—坂上之云观后感Part2

第四集 甲午海战续

当然,作为中国人,俺绝对谴责日军在攻占旅顺后进行了4天的屠城。但是到底杀了多少平民?多少军人?真的杀的只剩下36个人吗?

这里有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甲午海战的照片。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10/23/8127620_178641748.shtml里面讲到:日本攻占威海后,讲北洋舰队残存11艘舰船系数送回日本。自此,拥有25艘战舰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被清军凿沉于威海港内,后被日军打捞送回日本的”镇远舰”,日军一直将其服役到一战。

第五集 留学

电视上讲真之是被选为国家官派留学生的,但是wiki上说落选了。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8B%E5%B1%B1%E7%9C%9F%E4%B9%8B

【明治31年(1898年)日本海军选拔公费留学生,秋山真之落选,即以私费身份留学美国。在美期间师从海军大学校校长军事思想家马汉。在华盛顿海军大学秋山利用大学图书馆和海军文库钻研兵术理论的研究。这期间正好爆发美西战争,秋山作为观察员提交了报告。秋山参观了美国海军封锁古巴哈瓦那港的作战,以此为参考在日俄战争中提出了封锁旅顺港的作战方案。明治32年(1899年)1月前往英国视察8月归国。明治33年(1900年)入海军省军务局第1课,成为常备舰队参谋。】

看这一集让我比较感慨的是learning curve的问题,日本居然从1900年的美西海战中获得了实地观摩的机会,秋山还仔细观察了西班牙4艘被打中的舰艇的状况。真的如同Steve Jobs讲的,人生就是一个一个dots连接起来的,只是当时你在那个点的时候你自己并不了然这个点会起什么作用,会引领这条轨迹走向何方。但是秋山真之正是因为他对于美西海战的出色分析汇报让他引起了海军总部的重视。同时他对于美国海军首次使用的独创性的闭塞封港战术的思考和提升,直接导致了1905年旅顺港的作战结果。好古也发表了著名的骑兵论文。整个这个电视剧就发现日本将领都要吟诵汉诗,觉得他们才是汉文化的正宗继承人啊。本集的最后结束语是:”不久后,日本就热衷于日俄战争这场毫无意义的大事之中。好不容易,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后世的日本人则充分得利于这场胜利。总之,当时的日本人凭借着竭尽全力的智慧和勇气,加之恰当地抓住了幸运的时机,以及充分利用其外交能力才赢得了这场胜利。现在看来,这就仿佛是个令人猝不及防的奇迹一般,而导演出这场奇迹的多则数百万,少亦有数十万人。”—让我反思的是,以前我们历史课本里只是谴责日本和俄国这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满洲而展开的战争,多是谴责它的不义。但是今天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日本为了这场战争所承担的风险—重新沦为俄国的殖民地,以及日本倾尽举国之力的牺牲来对抗数倍自己实力的强者,难道不正是no pain, no gain吗?尽管这个reward是东三省的自治权没有正义性。但是正如剧里所说:这是一个帝国主义的时代,只讲究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第六集 日英同盟

如果查经济史,我觉得日本应该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转向金本位制的,或者更早,毕竟日本需要出口生丝,换回外汇,去购买英国的军舰。当然英国已经在实行金本位了,所以日本应该也由大清时代的银本位逐渐转向金本位。留待以后再查。

广濑居然横穿西伯利亚去考察俄国的军事部署,日本人的吃苦能力简直非人类。

第七集 子规去世

真之担任了海军大学的讲师,把他在美国海军所最佩服的兵棋推演介绍到了学校,这些受过不断地实习演练的学生在日俄战争中担任各舰艇的参谋,真实地取得了协同作战,温丝不乱的战场效果。这段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校长啊,,,为啥却没有取得这样理想的效果呢?恐怕更多地与他是个政治家,而非军事家有关吧。我觉得编剧很聪明,在一个战争剧中安排了子规这样的角色,从而可以讨论更为深刻的主题,这些通过子规去世前和真之的对话中都表达了出来。子规说:不同的告别这个时间的方法,我是在病床上,战士在疆场上,可是又有什么不同呢?都是不可足惜的一条命,但是又都是与众不同的生命。真之的生活拓展在外面广阔的大海上,而子规的生命却因为疾病困在庭院之内但却不断纵深挖掘。

允木希典出场,原来他还是台湾割让给日本后的第一任总督,还想卖掉台湾。http://baike.baidu.com/view/46575.htm 【乃木还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说:”台湾并入日本之后,日本分文未赚到不说,反而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日本无力改变台湾人的中国情结,也难以在台湾取得经济上的收益,更无力治好台湾,这个赔本的事情不能再做了,干脆将台湾卖给法国。”几位日本军政大员也在会上发言赞同乃木的主张。几个人发言之后,曾任日军参谋本部参谋的儿玉源太郎起立发言反对:”我觉得不是台湾不好治理,而是我们管理的官员无能。如果首相觉得政府中找不到治理台湾的总督,我愿前往。”伊藤博文当即表态:”那好,台湾不卖给法国了。我任命你为第四任台湾总督,台湾的事情,全权委托给你处理。” 由于儿玉源太郎等人的坚决反对,日本将台湾售给法国的计划流产了。】

从这个故事里再出看出在203高地之战中流转战局的儿玉源太郎的远见。我个人觉得在整个电视剧里他是最为睿智,最灵活最务实最具有战略眼光的统帅。

第八集 日俄开战

战争的起源是很诡异的版本,一如既往地充满了偶然性和必然性。1.伊藤博文反对日俄发生战争,天皇倚重他的意见要求重新开始日俄谈判。2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对日让步批准合约,电报被好战的俄国远东总督扣留在旅顺达10天。3在这期间英国大使向日本外务大臣故意透露沙皇在1个月前就批准对日宣战。4日陆军以此要求天皇宣战,伊藤派亲信寻求美国来调停以求早日结束战争,以避免日本遭受更大的损失。伊藤的步步为营,深谋远虑,早铺后路,谋定而动,也是这部剧让我重新审视这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的。哈哈哈!同时在这一集里,对比两国的皇帝也是很有趣。沙皇尼古拉二世刚愎自用却优柔寡断,当然对明治天皇要塑造地更正面些,突出了他谨慎,多方听取意见但是敢于决断的特点。果然是明君,善于征求多数人的意见,常与少数人讨论,又敢于一个人决策,据说明治天皇参加所有重大的军事决策,所以他也熟悉每个重要将领的性格特点。

这集里面最让我难忘的是日本海相山本权兵卫选定东乡出任联合舰队司令的片段。他认为将帅之才,依靠某些零星的才气是无法胜任的。关键是要其整个人格是否合适。他看中东乡的1.面面俱到2.当机立断3.他性格顺从。我刚开始不明白为啥性格顺从是一个优点。东乡在接手是说:听从中央的指令,但是战场上的较量他有绝对指挥权。山本在拒绝他好友出任司令长官的戏中讲了3个原因:1.太自负,经常不把自己推出去就不甘心2.无论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3.虽然东乡的才能弱一些,但是这样一场事关国运的战争,一切行动必须像大本营的手足一般紧密协作。而他的这些自负和不听别人意见的弱点,让山本”不放心”,一旦不称心了,就自说自话,不服从中央命令。但是东乡就不会让人有这种担心。果然马逢伯乐即因为知己;伯乐相马则赏识于皮毛骨相之外

大战之前,日本这边选对了正确的统帅。

 

第九集 广濑之死

这集讲了日本海军如何打响第一枪。和珍珠港惊人地相似啊!1.日本政府继续做出外交动作 2 又是一个对手的节日里发动袭击 3.对手也是为了促进国内参加而故意消极抵抗,造成被侵略的事实。高桥是清到西方去推销战争债券筹集军费的片段,也让我重新认识到日本人为这场战争所付出的整个国家的代价。在当时,谁会去购买一个亚洲国家调战军事强国俄罗斯的战争债券呢?广濑死于日本海军的2次的闭塞旅顺港的战术安排,而俄国旅顺海军司令早就预见到日本海军第2次的战术,这也让我想到其实对于日本这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他不过是个小弟弟,在军事思想,技术,策略,火力,经验上来说都是绝对的劣势。日军真是在世界范围内挑选了一个重量级选手来挑战,这样一个不畏惧打硬仗的民族,获得对手由衷的尊重是自然的。反观中国,在对外战争方面,除了少数的将领之外,举国之力打败过那个强敌?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1月 30, 2012 在 Personal

 

甜蜜不致太寡

早早睡觉,不接电话,否则真的要挂了。

今天老店试卖这4种新推的榨汁产品,顾客反映不错,走量也好。但是吧台的开水器拖后腿,和电工师傅商量下来因为电量负荷不够,所以不能更换更大功率的的开水器,最后决定使用85°那种开水保温桶。因为是标准化配好的粗粮粉末,所以口味能保证统一,而且制作非常方便,希望顾客能喜欢。

最近当然是感到时局的艰难。作为个人可以休息,可以旁观,可以吐槽,可惜作为经营者必须得pumping gas,加倍努力才能拖动企业这架马车爬上这个山坡,否则就会不进则退。这是做企业和做个人员工的最大的分别,责任不同。前几天一位搞投资的朋友问我近况,我说一个字:熬。他不解,带着一些炫耀的语气说他不必熬,他只需要原地趴下然后再找个好位置跳巢,就可以把去年投资不佳的包袱甩掉再等大势好转重头来过。我是有些惊讶,他肯把这么赤裸裸的想法和我分享,我可以理解他的做法,只是做企业不允许你这么轻易地挪窝,也不允许你推卸掉肩头的责任。就像陈升<不安的年代>里的歌词:活着岂只是活着,一定还有生存的理由…这些年,不是没有羡慕别人能轻松便捷地赚快钱,还能获得有品位高智商的好名头。但是正如有一个美国的 hedge fund 大鳄忘了名字,有次我看电视采访他,他就直言不讳地说:就对世界的贡献而言,巴菲特连Bill Gates的1/10都比不上。我现在也是这样的感觉,我还是羡慕那些能赚高雅钞票的,能站直了就把钱给赚了的精英人士,但是我把所有的敬意,理解,支持和柔情reserved for those who 只能弯下腰身,黑着手,重复地执拗地干一些实事的人,那些肯在简单事情上经年累月地积累,那些肯认真地流傻汗的不那么聪明的普通人士,因为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些年用一个一个跌跌撞撞的脚印为自己赚到的”努力人士”的名分。

<我可能不会爱你> 程又青质疑自己:卖鞋子,真的是一份不上不下的工作?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中下,但愿我付出上等的努力,有一份中等的结果而挣得财务自由,见识到底层最广泛的人生历练。真的,只有到了这个岁数,才明白能付出能劳动,都是一份上等的福气。因为人到中年,有了一些容量和资源垫底,你可以扩大你的人生,包括容下那些苦,那些波折,那些挫败,以后你才会宽以处世,不会苛以待人,再稍微境况变好你也会分外觉得受用和舒服。【开始时捱一些苦,栽种绝处的花。幸得艰辛的引路,甜蜜不致太寡】半生瓜的歌词写得真好。

熬,带着火煎烤,苦一点却是人生必经的一段。熬,也许是绵长的苦,可是,你的人生里那种成熟的欢喜也这样滋生着,一寸寸。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1月 10, 2012 在 Personal

 

经营者都要端盘子吗?

今天真是累得趴下几次了。本来以为经过了周末的营业高峰,今天周一可以稍微休息调整一下,下午4点和财务老师把10月的应付账款的账务对完,我彻底没有力气了,去广告公司把台卡插页拿回店想回家休息。

结果经理告诉我今天有5个服务员因为流感请假回家了。于是从其他店调排人员,偏偏今晚客人超多,听到最多的评论就是:这家店生意也太好了吧,服务员严重不够啊。忙到10点,我看经理也太累了,就自己坐下来把200多张台卡自己插完。回家的时候下楼梯,我楞在哪里,不知道是要迈腿下楼梯呢,还是要干嘛?

 

最后是打电话和大家商量了一圈,最后11:30发完最后一个群发短信:鉴于人手紧张,春节前停止新的团购预定位置,向客人解释说位子都已订出。说起团购,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占便宜,这我当然知道。所以,团购的目的不是销售额,而是一次品牌宣传和填补营业低谷期的一个润滑剂。其实,每天新增加的团购就是不到20桌的客人,可是对于服务员来说团购客人不会再点酒水和海鲜,所以没有任何的销售提成奖励,所以他们的情绪很大。相应地,对于洗碗组也是,如果我们不搞团购,客人少20桌,那么他们的工作量就不会这么满负荷。偏偏现在是春节前的离职高潮期。为了这次团购,前期去考察去其他店里进行团购消费,考察客人从进门到就坐下单的流程,回来和团购网站谈数量和菜品,价格。然后设计团购专用点菜单和验证表格,最后培训2次,写培训资料和流程介绍甚至细致到把团购拨打电话都用标签贴在电话听筒上并把400电话就写在标签上,这样迎宾员就只能按下免提去拨打400电话,就可以和顾客一起听验证结果而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团购第一天,网站的人问我们有没有超乱,我说还好吧,在新店开张的同时期还要进行这些工作避免忙乱,你不能指望经理们去动脑到来设计这些流程和设计团购点菜单这些architecture, 但是培训完了还是要让经理们上交一份自己写的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来加深他们的印象和启发他们如何培训服务员。中途有一天,半夜12点还去一家火锅连锁店去吃团购受到他们台卡合成2012台历的启发,回来打听一圈觉得成本太贵,于是分头做台卡和年历。又是一堆工作。。。

 

现在只想睡到啥电话都不接,就不接。这周是各店搞员工聚餐活动,我除了要对付极其敏感的12月工资发放和年终奖核算以外,还有其他那么多常规的工作。可不可以生病请假??????员工可以,你不可以。

这几天,老爸看我在边缘状态,昨天特意逼着我喝了2大碗他们熬的老妈蹄花汤,边喝汤边说你不是要退出了吗,干嘛还这么努力啊?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只好说你不是最崇拜日本人吗?你看日本人自杀都要那么讲究地破腹自杀。老爸说:量力而行。

何尝不想呢?哪个做企业的人不是因为自不量力才开始了这自虐的路程呢?

 

但是大势不可违,我也有自知之明。”订单荒””用工荒”叠加 劳动密集型企业遭考验 干了18年企业,现在是最迷茫的时候。从一家夫妻店做起的广东顺德东原厨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宪华说。作为一家用工人数不超过500人的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他现在面临的是淡旺季都缺人的窘境,究其原因,他认为和订单节奏完全变乱有直接关系。

 
留下评论

Posted by 于 1月 10, 2012 在 Personal